滕王阁游录
2022/4/21 14:35:05
提到滕王阁,恐怕大家一下子就会想到江西南昌,想到王勃“落霞与孤骛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的千古佳句,滕王是谁?为何在相隔千里的川赣两地都有滕王阁?
离开锦屏山,我们本来要去看巴巴寺,可走到门口,只见大门紧闭,一打听,有的说是被地震震坏了,有的则说不是礼拜日,所以没开门。弄的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了,只有遗憾离去。
巴巴寺位于阆中蟠龙山南麓,是伊斯兰教嘎德忍耶教派第一位来我国传教的祖师华哲·阿卜董拉希(又称“西来上人”)的墓地,“巴巴”,在阿拉伯语中就是“祖先”、“祖师”的意思。
看不到巴巴寺,我们就去了附近的滕王阁。这座腾王阁与南昌的滕王阁大有关联,因为它们都是同一个人修建的,这个人就是滕王李元婴。
李元婴,是唐高祖李渊的第22子。生年不详,死于684年,唐太宗贞观十二年(639),封元婴为滕王,只有名号,尚无封地。贞观十五年,赐实封800户,授金州(陕西安康)刺史。贞观二十三年加封1000户。
滕王一贯骄纵失度,太宗逝世时,他召集官属,在府里歌舞宴饮,狎昵厮养,很不像话。高宗写信告诫他:身为王室宗枝,要勤政爱民,孜孜无怠,切不可不遵规范。高宗最后说:“国有宪章,私恩难再!”意思是说,国有国法,虽是皇亲,也不能一犯再犯。但滕王是高宗的叔子,对高宗的劝告只当耳边风,一点也不收敛。永徽三年(652),高宗就迁元婴为苏州刺史,随后又转洪州(江西南昌)都督。永徽四年(653年),任洪州都督的李元婴就在南昌城西、赣江之滨修建了滕王阁。元婴在洪州,凡官属妻美,他便以王妃召见为名,逼加淫辱。有位官员的妻子叫郑媪,不惧权势,痛骂元婴,并用鞋底打滕王脸,打得他血流满面,方得幸免。由于他屡犯宪章,被削减封户,贬滁州(安徽滁州)安置。下图是王勃。
王勃写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》(即《滕王阁序》)的时候,已经是上元二年(675年)的九月初九日(重阳节),这时的洪州都督叫阎伯屿,可知当时李元婴已经被调走了。人家阎伯屿原拟由其女婿撰写阁序的,没想到路过蹭饭吃的王勃不懂世故,顷刻之间挥笔写下了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的千古绝句。不过阎都督还算比较开明,本来心里很不爽,但一看到这样的绝妙诗句还是满心欢喜,女婿也不管了。下图是南昌滕王阁。
而李元婴在滁州呆了不久,又授寿州(安徽寿州)刺史,高宗调露元年(679)转隆州(今阆中市)都督。
元婴一到阆中,就嫌衙署简陋,便在城中建“隆苑”(玄宗时改“阆苑”),又在城北3.5公里的玉台山建玉台观和滕王亭,骄奢淫逸如故。录事参军裴聿劝谏,他不但不听,反加责打,裴聿只好报奏高宗。一次高宗赏给每位亲王彩绸500匹,赏给滕王的却只是两车麻,并给滕王写了一封信,说:滕叔啊,你的钱已经很多了,不需要我的赏赐,现在给你两车麻,好让你做穿钱的绳子。相信这是高宗对他叔叔的一种批评和警告,但也有史家认为,滕王这些行为都是他在皇位争夺漩涡中采取的“韬晦之计”,使人们认为他对皇权不感兴趣,从而躲过了李世民、李治(高宗)对他的注意,成功地保全了自己。下图是敦煌莫高窟里的唐代壁画——唐乐舞。
中宗(李显)弘道元年(683),加拜元婴为开府仪同三司兼梁州(汉中)都督,这位孙子对他的廿二爷还算不错,虽然只是个荣誉虚衔,但待遇提高了。可惜元婴尚未到任,就在睿宗(李旦)文明元年(684)病死了,死后赐司徒冀州(属河北道)都督,陪葬献陵(李渊陵)。
严格说来,阆中当时只有滕王亭而没有滕王阁,到明嘉靖年间,阆中滕王亭已是“杜陵旧客登临处,断碣残碑白云堆”,颐神、慈氏神洞及摩岩石刻已无法辨认。清朝以来,人们将滕王亭和玉台观合称滕王阁。建国后仅存部分台基及数间破屋。1986—1987年,阆中市对滕王阁和玉台山庄加以修缮,并配以石坊、石桥、长廊、亭台,开辟为滕王阁公园,依山就势,起伏跌宕,旧时君王奢侈游玩处成为寻常百姓的乐园。
开车到玉台山山腰,下来就可看到滕王阁公园的大门。
进门前行十来步,悬崖峭壁之上有亭翼然,这是“夺锦亭”。极目四顾,嘉陵江自西北蜿蜒而来,汇为一潭,又折而南去。俯视江潭,仿佛置身于碧波荡漾的江天之中。对面的锦屏山隔江相望,如屏风玉立,苍翠入云,“夺锦屏”便因此得名。
过长廊,右折拾级而上,有一平台,台上矗立着一尊7米高的青铜武身雕像,跨下乌骓马,手执丈八蛇矛,豹眼圆睁,神态威扬,此乃燕人张益德是也!
张飞塑像右上,是一座四合院的花庭,这就是玉台山庄,里面陈列着一些名人书画。
玉台山庄右边,就是公园的主体建筑——滕王阁。这是一座唐代风格的歇山式双垂檐屋顶的王宫式建筑,坐北朝南,叠级屋台之上,楼上楼下二十四根朱红大立柱,顶着两层檐的大屋顶,巍然屹立,气势宏大,富丽堂皇。
可惜的是,在汶川大地震中,滕王阁也遭受重创,我们看到屋檐已经破损,台基上掉落着一些碎瓦,台基前拉着安全警戒线。我们小心翼翼地走到大门朝里望,但见空空荡荡,只有一块据说是这里出土的石雕像——滕王李元婴像及滕王简介。简介上说:据《方舆胜览》记载,此山“滕王常游,有亭及墓,元婴墓已不可考。”后来在山上掘出此石雕坐像,全身班驳,峨冠博带,手持八宝如意,唐风王仪,因复滕王形塑,置于阁中待考。由于屋顶破损漏雨,四壁已被雨水浸湿,估计里面的东西已经被转移保存了。
地震,使得雕梁画栋、金碧辉煌的滕王阁风光不再。
滕王阁正殿台基下有唐代佛塔一座,名曰“舍利塔”。建造于公元4世纪,早滕王阁200多年。该塔为四方形塔基,刻四瓣梅花形须弥座。塔身为覆钵形,正中开一船形龛,内刻一佛结跏趺坐(跏:jiā,行走时脚向内拐;趺:fū,脚背,脚。结跏趺坐是佛像的体姿,姿势是以左右两脚的脚背置于左右两股上,足心朝天)于莲台。上装塔刹,刹基两层,下层有石雕八力士举托刹身。上层为六方柱,各方开一昆门,门内刻一座佛。塔顶为一焰纹状圆石。整个塔体6层,石塔高8.25米。椐说20年前,一名建筑学家前往阆中考察,在滕王阁前的这座舍利塔前观察了大半天,发现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,这塔都是斜的,因此被专家称为“唐代斜塔”。相传此塔为滕王修建,据说此塔即为七级浮屠,原为三座,现只存一座,现已向国务院申报纳入第六批国宝文物。
由阁后上行即玉台观,有傍崖长廊,遮护摩崖石刻及石洞。这里有两个古石洞,即颐神洞和慈氏洞,为道家修炼之所。洞内有南宋人题记,洞外有明邵元书杜甫《滕王亭子》诗。杜甫旅居阆中时曾游滕王阁,并有《滕王亭子》和《玉台观》诗各二首,极赞滕王阁风光的秀美和奇异,其中“清江锦石伤心丽,嫩蕊浓花满目斑”之句,最为有名。
再折到滕王阁下,有莲花池,池上架拱桥,站在桥上,环望四周,林木繁茂,山草如茵。
遥想1300多年前,“工书画,妙音律,喜蝴蝶”的滕王李元婴,“选芳渚游,乘青雀舸”,带着一班歌舞乐伎来到这里,该是怎样一番“亭榭歌舞”的盛景啊。世事沧桑,大约80年后,杜甫来到这里,感慨:寂寞春山路,君王不复行。古墙犹竹色,虚阁自松声。鸟雀荒村暮,云霞过客情。尚思歌吹入,千骑把霓旌。(《滕王亭子》)
虽然如此,杜甫还是觉得:君王台榭枕巴山,万丈丹梯尚可攀。春日莺啼修竹里,仙家犬吠白云间。清江锦石伤心丽,嫩蕊浓花满目斑。人到于今歌出牧,来游此地不知还。